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 深孔回采极薄矿脉的初步评价及今后方向

    梅君胄;

    本刊曾在今年第三期上发表了昆明工学院周君才同志所写出的一篇富有创造性的文章:“急倾斜薄矿脈开采中深孔应用问题”。某矿的矿床是属于急倾斜薄矿脈的,他们以前都用浅孔留矿法或混采充填法回采。该矿后来根据周同志的建议进行了尝试性的试验,试验结果初步证实了这一方法在安全、经济、生产率等方面的理论上的论证。该矿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法是很好的。虽然该矿目前尚存在一些问题,但如果能大力钻研,早日解决这些问题,对发展和推广深孔采矿使用的范围,将有重大的意义。为此,我们将某矿的试验经过及存在的问题发表于后,希望该矿及其他有关矿山,根据自己的条件,继续进行研究,俾便这一方法的理论和实践都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备和充实。

    1957年06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采用深孔小中段采矿法初步总结(上)

    某矿在1951年以前,由于采用浅孔留矿法采矿,致人身伤亡事故较多,后由苏联专家建议改用深孔小中段采矿法,经过二年多的实践,证明此法,在安全上、技术上及生产上都有显著成效。1956年由矿山科学研究所、东北铜铅锌矿务局及某矿共同组织工作组进行研究,并总结出第一阶段的报告。我们认为这一报告很好,比较有系统,内容也丰富;但限于篇幅,我们已略做删减。

    1957年06期 4-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国外有色金属矿床采矿方法发展方向的探讨

    杨世祥;

    <正> 有色金屬矿床埋藏条件复杂,矿体形态变化很大,为了适应各种矿床的要求,人們从多年所积累的經驗中,創造出各式各样的采矿方法。虽然每一类矿床往往能够采用几种采矿方法进行开采,但最終效果却不一样。因此,在保証安全生产和充分利用資源的条件下,选用經济而合理的采矿方法,已成为矿山企业重要任务之一。露天開采法露天开采是一种最有效的采矿方法,它不仅劳动生产率高(比地下开采高3~5倍),采矿成本低(此地下开采低1/2~1/3),而且资源損失少,作业也安全。因此广泛地使用露天开采已成为采矿技术重要的发展方向。1955年苏联的有色金屬矿床,約有一半左右采用露

    1957年06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 ]
  • 电渗水压松土法

    陈纪光;

    <正> 电滲水压松土法的理論根据一、根据苏联工程师加尔崔夫于1948年所作的試驗,在粘土中,用水压达6~8公斤/平方公分的水,压入直徑10~19公厘帶有管咀的垂直水管,从阶段上平台向下插到离下平台1公尺以上的位置,管子设在离阶段頂边線为1/3~1/4阶段高处,管子間隔为3~5公尺。当主管供水时,泥土中就飽含着水而失去粘結力,以后就沿着垂直支管所佈置的線上形成裂縫,待裂縫逐漸扩大,便造成阶段坡面塌落。全部塌落所需时間:黄土狀砂質粘土为6小时;粘土为14小时。在泥土内水流速度:黄土狀砂質粘土为0.2公尺/分,粘土为0.05公尺/分;每一立方公尺塌落泥土的耗水量: 黄土状砂質粘土为0.25立方公尺,粘土为0.6立方公尺。1956年4月间,我国某錫矿按照此方法进行試驗,也得到了良好的結果。二、1900年俄罗斯科学家雷斯于在泥土通过直流电的試驗中,发現泥土里的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

    1957年06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 ]
  • 谈一谈某钨矿区民窿残柱回采问题

    黄存绍;

    <正> 民窿殘柱概况:某钨矿区在解放前全是民窿开采,資金薄弱,采用食富留貧的采矿方法,因此回采率很低,殘柱矿量約佔采出矿量的1/3~1/4,以現有的技术水平回采这些殘柱,可采出矿石70万吨。殘柱及采空区的情况:窿口位置上下相差30~40公尺,坑道起伏不平,寬与脈厚相等一般为0.8公尺。全部采用人工凿岩,炮眼淺而小,炸藥分佈較均勻,爆破采用威力小的黑藥放炮,所以采空区及兩盤圍岩移动不大。殘柱品位不一,平均可达0.8

    1957年06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选矿技术现状

    伏、马、阿拉什凯维奇;潘梓良;

    <正> 緒言随着国民經济对各种各样金屬和矿物原料日益增長的需要,进一步地扩大了选矿的应用范圍和加速了它的进步。姑且不談现今选矿厂中处理着的成千万吨的有色金屬矿、稀有金屬矿和貴金屬矿,在处理黑色金屬矿方面,各种各样选矿过程的应用也都在迅速地发展着。例如在苏联,1955年被开采出来的黑色金屬矿,其中有30~35%經过选矿处理,而接近1960年时,將有70%以上的黑色金屬矿要在选矿厂中处理。选矿的进步是和利用貧矿,对貧矿进行綜合利用以及选矿与化学工艺联合流程的应用相連系着的。在苏联邱罗黑达依洛白钨矿选矿厂中,掌握

    1957年06期 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选矿科学技术近况述评(续完)

    胡为柏;

    <正> 浮选的最近发展浮选理論和浮选实踐,最近都有很大的发展。笔者前曾有專文討論浮选理論的現狀。本文就該文未提及的(特別是1956年发表的研究成果及浮选工艺与实踐方面)作一些介紹和評論。浮选的表面化学矿物結構与浮选的关系。桃崎順二郎曾提出一系列論文,他認为疎水性矿物大都为原子结合或分子(范德华氏)結合;而亲水性矿物大都为离子結合。并就矿物的分子結合型与表面亲水和疎水性的关系作出下列分类:

    1957年06期 2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螺旋选矿机的调整和维护

    黄楚裳;

    <正> 螺旋选矿机是一种簡单的选矿設备,但是也应該定期加以檢修和适当的維护。1956年2月份美国矿冶学会的討論会上,H.D.斯尼敦曾据此提出报告其內容大致为: ①每台螺旋选矿机都应該用鉛垂線来校核它的垂直度。因为偏斜会引起螺旋交替地一高一低,一增一減,不規則地送矿,同时也会反常不規律地將截取器精矿帶分离开。⑦螺旋与螺旋之間的联接必須光滑,以避免形成擾乱分选的漩渦,特別是在洗槽与螺旋的平底部分,因为这兩部分都是操作过程中的重点。

    1957年06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氧化锌可选性的试验

    <正> 試验前的礦石准备这次試驗所使用的兩个矿样锌品位相差很大,所以在試驗以前將兩种样品按1:9的比例配成混合样品。在按該比例进行混合以前,要將这兩种样品按图1所示的流程破碎到小于2公厘。

    1957年06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论反射炉连续熔炼锡精矿的可能性(续完)

    李梦庚;

    <正> 對溫度和熱量的公析在討論过程和溫度順序的結合的問題时,不能孤立地对待,必須联系到过程所要求的热量。單純从溫度的要求来講,炼砂比煉渣低些,似乎应該从爐尾进料而由爐头排出,但是如果联系到热量时,則將产生矛盾。因为煉砂时,虽然爐料所要达到的最終溫度較低,但它是从室溫开始进爐的,爐料首末溫差极大,而且煉砂所需要的还原与熔解的热耗最多。煉渣的終了溫度,虽然較煉砂超过100~300℃,但是当操作过程連續以后,則是在1000℃的基础上开始的,而且造渣热又抵銷了本来就不大的还原热量,因此实际所需要的外供热量是很小的。此外,在煉砂阶段,已有80~90%的錫石被还原了,殘料重量仅余20%上下,也使絕

    1957年06期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碱性和酸性反射炉炉底渗氧化亚铜烧结法

    向恭舆;

    <正> 碱性反射爐爐底的燒結 目前有色金屬冶煉厂所使用的碱性反射爐底的襯砌方法,一般有以下兩种: 一、用镁磚砌成倒拱。此法的缺点是:(一)镁磚价格昂貴;(二)容易爆裂断头,造成爐底不平;(三)不能进行热修理。如果一旦翻拱,只有停爐、冷却后,方能进行修理,因而給車間节奏性的生产,帶來严重的威脅,經常造成長时间的停止生产。二、用镁砂直接进行高溫熔接。由于镁砂价格較镁磚便宜,并可随时进行热修补,所以一般使用較广。但是过去

    1957年06期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铅鼓风炉使用天然焦代替冶金焦的试验

    盘家照;李增荣;江维铫;

    冶金焦的来源是比较缺乏的,价格昂贵,对于生产方面影响很大。因此,寻求冶金焦的代用品的试验,是从事冶金工作的生产人员和科学研究人员的一个重要课题。本刊在去年第8期上,曾报导过关于铜鼓风爐,使用天然焦代替冶金焦的筒单试验情况。第一冶炼厂的职工们响应党中央开展增产节约的号召,自1956年9月份开始,到今年1月份止,对铅鼓风爐使用天然焦,先后进行了3次试验。试验结果证明:用天然焦代替冶金焦到25%,全年可节省冶金焦1,800吨,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天然焦与冶金焦的每吨单价相差10倍)。此外,使用天然焦对于降低渣含铅、改进技术操作上,也起着一定作用(该厂去年9月份渣含铅平均为1.511%今年1月则下降平均为1.165%)。本刊发表此文,希望能引起各方面的重视,继续从理论上和生产上加以研究,以期获得全面总结,达到普遍推广的要求。

    1957年06期 50-5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 ]
  • 锑反射炉烧火方法的改进经验

    <正> 我們的銻反射爐是固定式爐桥,进入空气系自然通风,由反射爐爐气通过烟道使用鼓风机强制抽风,燃料为烟煤,采用人工投煤燒火法。过去燒火操作每次进煤量多,通常为100~150公斤,进煤間隔时間長,一般为1.5小时,煤层厚度經常保持在200~300公厘。由于这种不合理的操作,因此不可能利用最少的燃料,获得較高的爐溫,以达到充分供給还原精煉所需要热量,縮短冶煉时間的目的。过去的主要缺点,表現在以下几方面: 一、燃燒不完全造成燃料的浪費; 二、空气供給不均衡,最初由于煤层厚,气流

    1957年06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介绍一种单槽底部给煤火床

    王春林;

    <正> 从底部給煤的爐柵,由于其本身構造的特点,特别是它能够形成成层燃燒的过程,因此在現代机械爐栅当中佔有独特的地位。在这类火床上,新燃料被导至热层下,使造成了燃料在爐栅上准备与燃燒的特殊条件。 單槽式底部給煤爐栅的特点是坚固和看管方便。这类火床适合于燃燒烟煤。在冶金工业和化学工业方面,非常需要这类坚固的火床設备。現在美国工业用爐已广泛地采用了这种設备。

    1957年06期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吹炉全部内衬使用碱性填切料的经验介绍

    <正> 築炉操作的詳細情况一、吹爐爐襯耐火材料的层次分佈: 我厂横臥式吹爐镁砂爐襯,耐火材料层次分佈的横断面及縱剖面大略位置如附图所示。

    1957年06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焙烧机械炉使用耐火材料耙齿代替铸铁耙齿的经验介绍

    <正> 我們在煉鋅生产工艺过程中,主要是在焙燒阶段来脫除鉛、鎘等共生金屬和硫等杂質。在罗斯式(或麥登式)焙燒爐上进行硫化鋅矿的焙燒时,机械圓爐部分是靠耙砂机械的翻动,使砂层与空气有最大的接触机会,同时还必須保持較高的溫度。从实踐中得出,机械圓爐的脫鉛效率达到80%以上时,圓爐(由上而下)第二层至第七层溫度必須达到800℃~950℃以上。在这种条件下,鑄铁耙齿受爐气焙燒矿的腐蝕及爐床的磨損,使用寿命很低,一般只能使用1至2書夜,最差的情况仅只能用到8小时左右。如用鎳铬鋼鑄件,費用較大,成本高,当前客观情况也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1957年06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阳极自耗式铝电解槽阳极棒接缐的改进

    郑江一;

    <正> 新型接綫法的構造新型接線法的構造与普通接線法的構造相較,有下列三个特点: 一、新型接線法利用一个斜楔,因此能使接触紧密; 二、斜楔斜角不大(α=5°),可以楔紧自鎖; 三、高有轉軸,因而可以自位。新型接線法的構造如图1所示。被联接鋼板所

    1957年06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 要重视技术改进上的一切点滴经验

    本刊编辑部;

    <正> 推行重大的技术改革和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新技术、新設备,是提高技术、改进生产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是,任何重大技术改革和新技术都不是在短期內能够立刻实現、一朝一夕普遍推廣起来的;不但需要一定的时間,也需要一笔相当鉅大的資金。因此,这些工作应該先由科学研究部門进行試驗,然后,再在有条件的生产厂矿初步推行,总結全面經驗,以便为將来普遍推廣打下基础。由于重大的先进經驗、新技术一般都是由小的經驗逐漸充实、改进和发展而成,所

    1957年06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下载本期数据